熱加工模具是中國模具行業(yè)中使用的大類型的模具之一,具有廣泛的要求和特別苛刻的性能要求。由于暴露于熱金屬或液態(tài)金屬,除了高單位壓力和沖擊載荷外,周期性的溫度變化也很嚴重。因此,模具鋼必須具有高的熱塑性變形性,高韌性,高抗熱疲勞性和優(yōu)異的耐熱性。熱加工模具鋼中碳的質量分數(shù)通常為0.3%-0.6%,加入合金元素如Cr,Mo,W,Si,Mn和V以改善鋼的各種性能。根據工作條件,熱作模具鋼可分為三類:熱錘鍛模鋼,熱擠壓,劣化和精鍛模具鋼,壓鑄模具鋼。
熱加工模具鋼通常以退火狀態(tài)供應,但由于它們經過鍛造過程,因此在鍛造之后需要退火以去除加工應力,細化晶粒,降低硬度并促進切割。
用于熱錘鍛造模具的鋼主要包括5CrMnMo,5CrNiMo,5Cr2NiMoV,5CrNiW鋼等。這種鋼通常在鍛造后經歷完全退火或等溫退火。
熱擠壓模具在鍛造后需要良好的球形退火以改善鍛造結構,去除內應力,降低硬度,并準備組織用于終熱處理。
對于3Cr2W8V,5Cr4W5Mo2V和其他鋼,您也可以使用快速球化退火工藝。該工藝包括兩級加熱油清澈(溫度可以是溫度清熱溫度),二次加熱(850-870°C)和爐冷卻。其工藝特點是兩次加熱不需要保溫和等溫時間,只需要均勻的溫度,爐冷的冷卻速度可在很寬的范圍內變化,但對結構的硬度和退火幾乎沒有影響??焖偾蚧嘶鸷?,結構均勻,可避免鏈狀碳化物的產生。另外,熱擠壓模具可用于獲得均勻的圓形和細小的碳化物分布。
淬火和回火作為預熱。
對于中碳高合金,大截面熱擠壓模具鋼,由于傾向于沿晶界鏈碳化物出現(xiàn),必須在球化退火之前對其進行標準化和去除。為了使熱擠壓模具鋼具有優(yōu)異的耐磨性,韌性和小的熱處理變形的趨勢,應該特別注意退火后的碳化物的形狀,尺寸和分布狀態(tài)。
目前使用的壓鑄金屬可大致分為五類:鋅合金,鋁合金,鎂合金,銅合金和黑色金屬。壓鑄模具鋼的選擇首先取決于鑄件的溫度和澆注金屬的類型。
一般結構鋼壓鑄鋅合金的模具壽命可達20萬至40萬次,優(yōu) 質模具鋼的模具壽命可達100萬次以上。壓鑄鋁合金和鎂合金的模具目前選自3Cr2W8V,H13和4Cr5MoSiVl鋼。銅合金與黑色金屬的熔點比如果更高,則壓鑄溫度高于950℃并且模具表面的接觸溫度也高于650℃。因此,鍛件的工作條件相對較苛刻。
通常,鋼模難以滿足制造要求,并且必須使用難熔金屬基合金,例如鉬基合金或鎢基合金。
壓鑄模具用鋼與熱擠壓模具用鋼基本相同,退火工藝可參考熱擠壓模具的退火工藝。
熱作模具鋼在退火過程中應緩慢加熱,退火質量主要取決于加熱和冷卻。熱加工模具鋼含有較多的合金元素,因此退火溫度較高,在鍛造后完全轉變?yōu)閵W氏體,這對于不平衡結構是有利的。但是,加熱溫度不宜過高,如果加熱溫度過高,則合金中溶解的奧氏體的含量增加,退火后的硬度不適合切削。另外,如果過熱溫度過高,則奧氏體粒子粗大,淬火裂紋的傾向變高。
加熱和保養(yǎng)后,應緩慢冷卻。冷卻后,除了催化前階段之外,均勻的奧氏體將轉化為珍珠巖。轉變溫度與冷卻速度有關,冷卻速度太快會降低奧氏體的轉變溫度,轉化珠光體的間距良好,原生質體的數(shù)量減少,硬度提高。特別是對于具有高合金和合金含量的鋼,由于奧氏體的穩(wěn)定性增加,奧氏體很容易分解成貝氏體,基質,甚至馬氏體等微觀結構。鋼硬化,不僅使切割過程變得困難,而且冷卻過程中的結構應力也會導致模具破裂。因此,在退火過程中,必須嚴格控制加熱和冷卻。